時隔24年再登院線——科普電影的突圍之路 即時看
采寫:本報記者 張蓋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策劃:劉 恕 李 坤
7月13日晚,科普電影《尋秘自然:地球往事》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21日,該系列的另一部電影《尋秘自然:無形之力》也將上映。
這是一部悄然闖入暑期檔的電影。當天,大多數(shù)觀眾只知道,喜劇電影《抓娃娃》迎來點映,一天收獲超過一億元票房。
相比之下,《尋秘自然:地球往事》太“冷門”了。
它由科普作家汪詰帶領團隊耗時數(shù)年完成。電影“投資”方,除了汪詰自己,還有他做科普多年收獲的“粉絲”。
在首映禮上的交流環(huán)節(jié),汪詰難掩激動??破针娪暗巧显壕€,在淘票票、貓眼這些電影平臺有了一席之地,一路走來,屬實不易。
7月14日該電影上映首日,全國僅有445場排片。但這已經是歷史性的一刻——時隔24年,科普電影再度出現(xiàn)在電影院。
這是汪詰和團隊的突圍,也是中國科普電影的突圍。
跨界造夢:用電影講中國科學故事
從科普作家到科普電影的導演兼編劇,這次角色的轉變,也是汪詰人生中的又一次跨界。
汪詰從小就是科普迷。2011年,從事互聯(lián)網工作的他出版了第一本科普書《時間的形狀》,很快得到熱銷。2017年,汪詰開始全職從事科普寫作。
在科普作家這條路上,汪詰無疑是成功的。他獲得過文津圖書獎、百花文學獎,如今已出版科普、科幻作品20余部。
但年過不惑,他卻有了更“折騰”的想法——拍科普紀錄片,甚至,拍科普電影。
汪詰走上科普之路,也是受科普紀錄片的影響。然而,每當汪詰想找些科普紀錄片給孩子看時,就會發(fā)現(xiàn),能找到的幾乎全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探索頻道(Discovery)和國家地理出品的作品,片中提到的,也大多是國外科學家和科學成就。
“這樣我會有一種焦慮,下一代可能會產生一種印象——科學和中國關系不大。”汪詰在很多場合講過他的初衷:想做高質量的科普紀錄片,展現(xiàn)中國的科學成就。
“既然暫時沒人做,那就我來做。”他想得也很簡單,“我肚子里有很多科學故事,現(xiàn)在無非是要學習影視拍攝技術,沒什么學不會的。”
汪詰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用6到8年的時間,拍出媲美歐美的科學影視作品??梢韵饶7?,再創(chuàng)新,然后形成特色。
“當然,這個牛有點兒吹大了。”汪詰笑了下。經過這些年的摸爬滾打,他知道,我國科普影視作品和歐美的差距還挺大,自己預估的時間短了。
差距,來自經費,來自審美,來自團隊的專業(yè)能力。要迎頭趕上,非一日之功,但至少要先出發(fā)。
為此,團隊先拍攝了《尋秘自然1》,詮釋大自然中的未解之謎。影片上線流媒體平臺,免費播放,反響很好,全網播放量超過1200萬次。
這事可行!接著,汪詰又用自籌加粉絲眾籌的方式,募集了310萬資金,開始創(chuàng)作“尋秘自然”系列第二季。
這次,汪詰有了更大的野心——用故事片的手法拍攝,并把它搬上電影院線。“科普和電影結合,可以產生更大影響力。”他說。
而上一部登上院線的國產科普電影,還是2000年的《宇宙與人》。
2022年年底,影片完成。“這是我和團隊送給每一個中國孩子的科普禮物。”汪詰說。影片得到了3位院士和15位科研人員的幫助,包含4個主題,即“探秘寒武紀”“湍流之謎”“地磁倒轉”“快速射電暴”。這4個主題,也是團隊在各個領域深挖、反復考量之后選出的。
每個主題下,都是一個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汪詰期待,看過電影的觀眾,能體會到科學本身所具有的理性之美。電影中講到的知識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被淡忘,但影片傳達的求真、求實、不滿足于標準答案的精神,能給觀眾埋下一顆種子。
上海市科普作協(xié)副理事長江世亮評價說,汪詰的電影以更生動具象的方式強調了科學思維的不可或缺和無窮魅力,是我國科學影視的一個里程碑。
電影拍攝:有限經費下的“省”與“不省”
在拍攝和制作“尋秘自然”系列影片的過程中,汪詰從頭學習怎么當導演、當編劇,從零開始了解電影中的技術細節(jié)、格式、播放體系……
拍出好電影,是一個宏大的目標。而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有許多具體的難關需要跨越。
拍電影,需要汪詰從文字思維轉為畫面思維。
汪潔寫了許多書,做了許多科學故事節(jié)目。但當導演和編劇,他毫無經驗。兩者最大的區(qū)別是,寫書時,不需要考慮畫面;做紀錄片,每一句話都需要配有合適的畫面,這讓他一度“絞盡腦汁”。
后來,汪詰摸出了門道,轉變思路——不能先有文字,再找畫面,而是腦中先有畫面,再給畫面配解說。
做科普,得說清某件事的來龍去脈,容易遇到歷史影像資料不夠的情況。比如,介紹瑞士冰川學家默坎頓時,就很難找到相關圖像。汪詰干脆請畫家創(chuàng)作油畫,再用攝像機對著畫面一點點拍,鏡頭在畫上穿梭游走,形成動態(tài)視頻。
在電影里,這樣的油畫出現(xiàn)了6幅。
《尋秘自然》的攝影師孫鵬程覺得,汪詰是個理想主義者。聽到汪詰說要拍電影,孫鵬程直截了當?shù)貑枺?ldquo;你有多少錢?”
“雖然汪老師在科普圈很有名,但絕對算不上富人?,F(xiàn)在,有了這么大的理想,要弄電影,多難。”孫鵬程感嘆。
盡管覺得難,孫鵬程還是和汪詰一起,把事兒扛了下來。
在劇組里,攝影部門是一個花錢的部門,要設備,要人,要場地。但現(xiàn)實的問題是,經費有限,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
很多時候,必須折中、妥協(xié),想出新方法。
沒有更高級的穩(wěn)定器,那就攝影師“人肉”穩(wěn)定,多拍幾條,總有能用的;沒有軌道拍攝系統(tǒng),就讓攝影師坐在輪椅上推著拍;有的拍攝地點遠,出差經費不夠,那就孫鵬程一個人拎著一箱器材去拍。
不過,汪詰強調一點,無論經費多么有限,一定要去現(xiàn)場,去科學故事發(fā)生的現(xiàn)場。去了現(xiàn)場,才有更多可以靈活選取的素材,才有能向觀眾展示的細節(jié)。“這是質量的底線。”他說。
“咬著牙,這里省一點,那里省一點。”但不能妥協(xié)的是嚴謹性。在“尋秘自然”系列的下一部影片中,團隊要拍豌豆花,結果只找到了四季豆豆花。豆花類的花都很像,當?shù)剞r民也覺得差不多。但汪詰拍板,一定要豌豆花,現(xiàn)在拍不了,就等豌豆花開的時候再補拍。這樣一來,要多花一到兩萬元。
為了給觀眾驚喜,團隊也盡量在拍攝中找到做相關研究的科學家本人。但汪詰帶領的只是一支民間團隊。一些發(fā)出去的郵件石沉大海,一些聯(lián)系上的科研人員也婉拒了采訪,“碰了一鼻子灰”。
不過,還是有一些科學家欣然配合拍攝。在云南澄江發(fā)現(xiàn)“天下第一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舒德干就是其中一個。他甚至在拍攝結束后自掏腰包請團隊吃飯,謙遜地感謝汪詰團隊在科普上做出的努力。“沒有架子,有求必應,是我心中完美的科學家形象。”汪詰補充,“而且,之前我們完全不認識。”
也有一些科研人員開放了自己的實驗室,讓汪詰獲得親手做流體力學實驗的機會。他做經典實驗,也自己設計實驗。汪詰希望,通過動手,他能更深刻理解流體力學基本概念;理解透了,才能更通俗地在影片中講出來。
探索發(fā)行:“包場”吸引潛在客戶群
電影拍攝完成了,下一步是進入電影院。
其實,直到尋找發(fā)行院線的時候,汪詰才意識到,他們忘記考慮“影片時長”這一關鍵因素。
一開始,《尋秘自然》時長為2小時20分鐘,被認為“太長”了,不太容易獲得電影院的排片。于是,在多方幫助下,電影被拆成了上下兩部,也就是今天的《尋秘自然:地球往事》和《尋秘自然:無形之力》。
電影發(fā)行的困難,完全超出汪詰這個電影新人的預料。他原以為只要拿到電影公映許可證,也就是傳說中的“龍標”,就萬事大吉了。
然而,當團隊逐一拜訪有電影發(fā)行資質的公司后,得到的回應卻幾乎是一樣的——這樣的片子,電影院不會放的。因為,它很難賣得動。賣不出去電影票,電影院連電費都收不回來。
也有發(fā)行公司表示,如果能交數(shù)百萬發(fā)行費,能保證片子上映“一日游”。汪詰團隊聽到的最低數(shù)字,是200萬。而影片的成本,不過300多萬。
已經山窮水盡時,團隊又想到了方法——自己包場,自己賣票。
他們做了許多嘗試,只為了證明,能把票賣出去。
去年6月,團隊做了一件瘋狂的事情,靠著200多位檢票志愿者的熱情幫助,在全國25個城市完成了近300場試映,吸引了2萬多名觀眾。“盡管兩個月的包場試映讓我們的團隊幾乎累到吐血,但觀眾們給予的高度評價和熱烈反饋令我們無比開心。”汪詰回憶。
再到后來,專業(yè)的發(fā)行團隊——大象點映團隊決定和汪詰并肩戰(zhàn)斗。
《尋秘自然》宣發(fā)總監(jiān)、大象點映CEO吳飛躍說,科普電影在國內電影市場尚屬于沒有被觀眾充分認可的“亞類型”,這就意味著電影宣發(fā)很大的精力要放在“培育”觀眾上,吃力又不討好,所以一般的宣發(fā)公司不太愿意接手科普電影。而且,即使有人愿意冒著風險、懷揣著情懷去拍攝科普電影,也很難找到足夠的宣發(fā)資金。這也是科普電影的發(fā)行困境。
不過,大象點映此前宣發(fā)的電影項目通常都是沒有IP加持、也沒有流量明星參與的非商業(yè)電影,在分眾發(fā)行上已經積累了經驗。
吳飛躍分析,《尋秘自然:地球往事》和《尋秘自然:無形之力》是24年來首度進入院線的科普電影,因此,從一開始,他們就不做重投入、一次性的傳統(tǒng)院線宣發(fā),而是以點映、包場觀影為主要模式,做好院線、校園、科技館等重點市場的同步開拓。
同時,要把影片的同名圖書、“科學有故事”節(jié)目(汪詰導演的付費音頻節(jié)目)、衍生產品等進行整合、聯(lián)動宣發(fā),爭取傳統(tǒng)院線票房以外的多元收入。
從今年3月底開始,兩部影片在全國200多座城市陸續(xù)開啟點映。截至目前,已舉辦近1300場放映。
有家長主動掏錢為孩子和同學包場,有校長想借觀影在學校開展科普教育,還有企業(yè)負責人組織員工親子團建來看電影……“我們做了很多映后調研,得到一個普遍反饋:相比其他昂貴的教育手段,老師和父母都覺得這電影票錢花得很值。”吳飛躍說。
看,市場是有的。
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兩部電影做了超前點映,在全國排了900多場次,主打親子觀影,吸引了1萬多名觀眾走進影院。
當然,團隊也遇到過“澆頭冷水”。
團隊想測試一下,電影在三四線城市有沒有觀眾,靠廣撒網的方式宣傳電影行不行。“現(xiàn)實給了我們無情的打擊。”汪詰說。
他們在河南省平頂山市找了流量最高的本地生活號,發(fā)了篇頭條文章介紹影片。閱讀量3千,賣出去了4張電影票,收入100塊。
然后,他們又想了一個辦法,去線下宣傳。
團隊租了輛廣告車,裝著大喇叭走街串巷宣傳電影。跑了三天,最后賣出了12張電影票。
“這可能也是很少有人愿意投資科普電影的原因之一。”汪詰說,如果把它當成一門生意,明顯是虧本的。
吳飛躍說,其實這也說明,科普電影的宣傳必須得精準。“要將有限的宣發(fā)預算都用到精準的宣傳渠道,爭取最大程度吸引那些潛在的分眾群體。”他說。
多方合力:共同建立“科學院線”
不過,現(xiàn)在真的有科普電影這個類型嗎?
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xié)會業(yè)務部主任劉璐璐說,對于何為科普電影,可能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界定和概念厘清。一般來說,科普電影,可以認為是以科普為目的的、能夠在院線影院進行放映的電影?;蛟S,它還有個我們更為熟悉的名字——科教影視片。
“但我們很高興,現(xiàn)在有了‘科普電影’的提法,說明它被這個時代所需要。”劉璐璐表示,隨著全民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大家對科普產品有了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
劉璐璐和中國科普作協(xié)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此前參加過一部外國科普電影的首映活動。這部名叫《小行星獵人》的電影虛擬了一個危機時刻,講述科學家和工程師如何用科技手段化解危機。影片用一種賞心悅目的方式,以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科普了科學知識,也弘揚了科學精神。
他們兩位都能感到,無論是資金體量、制作技巧,還是對科學的認知理解和敘事表達,這部影片的水準都比國內目前的科普影片高出一截——這也是必須承認的差距。
林育智認為,科普電影其實開辟了一個空間,幫助我們從傳統(tǒng)的對科學家的敘事框架中走出來,以另一種方式去講科學家精神。“不必一味宣傳苦情、奉獻。應該讓人覺得,科學家這個職業(yè)很酷、很厲害、很有吸引力。”林育智想,這也是科普電影可以承載的另一重要使命。
但是,科普電影的制作方,目前還很難自我“造血”。如果投身其中的人只能靠情懷堅持,這一行業(yè)很難發(fā)展壯大,也無法持續(xù)發(fā)展。
汪詰一直堅定地認為,只要電影質量足夠高,就一定能吸引更多人來電影院。“我們正在用行動證明,沒能力盈利不是科普電影門類不行,只是我們拍得還不夠好。”現(xiàn)在,《尋秘自然:時間的形狀》即將完成,《尋秘自然:恐龍滅絕》和《尋秘自然:生命密碼》也正在拍攝制作中。預計明年上半年,影片會陸續(xù)與觀眾見面。汪詰很肯定地表示,接下來的每一部,都會越來越好。
但好的內容,還是需要被看到。
“在中小成本電影宣發(fā)面臨越來越大挑戰(zhàn)的當下,要想通過院線公映票房實現(xiàn)科普電影創(chuàng)作鏈條的可‘造血’、可持續(xù)的正向循環(huán),不太現(xiàn)實。相反,如果跳出院線公映的‘獨木橋’,探索校園、科技館等二級市場機會,并積極開發(fā)圖書、課程等各類衍生產品,也許會有更多機會。”吳飛躍表示。
這也恰恰是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xié)會的努力方向——讓更多影片被分眾群體看到,和電影公司合作,成立科學院線。
這樣一來,學校等場所能以更低的成本,為學生提供電影級的放映質量的影片。而這些地方的每一次點播,按照協(xié)議,也有一部分收入可以給到影片制作單位。
這是一個長效機制——只要在片庫里,只要有人點播,就能獲得收入。
此前,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影”)就專門為服務中小學開發(fā)建設了“中影校園影視公益服務平臺”,搭建了專業(yè)技術設備、優(yōu)秀影視資源與中小學的“直通橋梁”,形成“點對點”校園電影供片及放映技術解決方案。這一平臺建設了版權合規(guī)、類型豐富、不斷更新的中小學影視資源庫,目前已進入規(guī)模化試點推廣階段。
依托這一平臺,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xié)會、中國科協(xié)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中影達成合作共識,每年聯(lián)合推薦適合中小學生觀看的優(yōu)秀科教影視片,共同推進建立“科學院線”和“校園院線”。
劉璐璐說,遴選時,他們注重科教影視片的科普性,聚焦前沿科學;在影視表達方面注重形象化、節(jié)奏感,特別是科學知識的演示方法;題材方面,則兼顧多個領域。
“有了這樣的院線,就給了科普影視人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的希望。這是當下業(yè)界最為珍貴的。”林育智說,以后,科技館、博物館,包括科普大篷車,或許都可以成為科教影視片的流動院線。
“如果場子能熱起來,能有更多人都投入科普電影行業(yè),未來某一天,一定會產出一部現(xiàn)象級的影片,引爆這個概念,也推動整個行業(yè)往前走。”劉璐璐期待,傾注了多個團隊心血的科學院線,能撬動科學影視產業(yè)的發(fā)展。
汪詰和團隊成員聊天時會說,未來,如果在大眾電影市場真的有了“科普電影”這一專門類別,他們作為開拓者之一,也算是留下了名字。
在科普電影的突圍路上,大道不孤。
標簽:
搶先讀
- 時隔24年再登院線——科普電影的突圍之路 即時看
- 世界新消息丨非全日制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與要求,非全日制在職研究生學費一覽表
- 中國駐墨西哥使館提醒中國公民注意暑期出行安全
- 更多種類農機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 環(huán)球快播
- 全國早稻收獲過半
- 門票住宿訂單量環(huán)比猛增 北京成暑期最熱門旅游目的地-焦點報道
- 一年制碩士報考條件與要求,一年制碩士培訓班排名前十
- 上半年鐵路主要客運、貨運指標穩(wěn)居世界首位
- 焦點速訊:2024年國內一年制雙證碩士通過率高嗎,2024年國內一年制雙證碩士輔導收費標準
- 為實現(xiàn)全年5%左右增長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當前快看
- 西平縣出山鎮(zhèn)特輯:歷史文脈中的革命人物——謝華生
- 熱推薦:遼寧郵政快遞業(yè)上半年減稅降費730余萬元
- 服務“觸手可及” 我國基層中醫(yī)藥診療能力持續(xù)提升_當前快看
- 國際金價創(chuàng)新高!會繼續(xù)漲嗎?業(yè)內人士分析→
- 臨清貢磚燒制技藝精品展亮相恭王府博物館
- 頭條焦點:今年上半年我國機械工業(yè)運行態(tài)勢良好
- 世界焦點!國際金價創(chuàng)新高!會繼續(xù)漲嗎?業(yè)內人士分析→
- 警惕人工智能時代的“智能體風險”
- 政企聯(lián)手助力汽車以舊換新,上半年補貼申請超11萬份|世界視訊
- 世界視訊!杭州遇新一輪晴熱高溫天氣 周末或迎兩年首次40℃
- 中國新機遇 | 這些考試,向“老外”開放|信息
- 動物家族集體“空降” 廣州白云機場上演快閃巡游_全球資訊
- 江西日報“文化中國行”專欄|婺源歙硯雕刻傳承創(chuàng)新茁壯成長
- 旅日華僑關乃平個人畫展在京開幕
- 廣鐵今年暑運已發(fā)送旅客逾3000萬人次_環(huán)球最新
- 中上協(xié)和上交所開展“并購重組央企行”調研走訪活動
- 住建部:中國已實施城市更新項目超6.6萬個
- 今年上半年300個共建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453.4億元-看點
- 全球快看:機械助力促增收 江西南昌191.8萬畝早稻開鐮收割
- 南陽市宛城區(qū)法院:26萬貨款歸原主 為草莓種植戶撐腰! 全球微速訊
- 環(huán)球熱議:2024年“絲路交通杯”全國引領性技能和勞動競賽舉辦
- “超高清視聽科技展”亮相科博會 快資訊
- 現(xiàn)貨黃金回升至2440美元上方_熱議
- 新聞分析|警惕人工智能時代的“智能體風險”_世界資訊
- 天天最新:?西平縣出山鎮(zhèn)以“演”促防 以“練”備汛
- 環(huán)球熱頭條丨科技帶動京津冀區(qū)域“共謀增量”——來自2024北京科博會的觀察
- 當前快播:內鄉(xiāng)法院:網游“女友”是壯漢 一男子分飾多角詐騙終獲刑
- 【環(huán)球新要聞】信陽市政協(xié)副主席周剛等一行蒞臨河南圣德健康養(yǎng)護中心調研
- ?西平縣柏苑街道做好防洪度汛期間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工作
- 息縣政務服務大廳的溫暖瞬間
- ?息縣:全方位多角度持續(xù)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 全球聚看點
- 多維度“火熱”數(shù)據強信心 中國經濟向前“進”引擎足
- 頭條焦點:對標氣電碳排放水平 中國推動煤電領域低碳化改造
- 財政部擬發(fā)行2024年記賬式附息(十五期)國債(1年期)
- 財政部擬第一次續(xù)發(fā)行2024年記賬式附息(十三期)國債(7年期)|世界新消息
- 江西醫(yī)保積極支持生育政策 去年享受生育保險待遇34.61萬人次
- 中國首艘新能源輪渡船在滬啟航_世界今熱點
- “合肥—中東商務港”正式落地運營_環(huán)球時訊
- “銀發(fā)族”為何熱衷跨城養(yǎng)老?來這些地方看一看 簡訊
- 二季度人才市場熱點報告發(fā)布 高技術制造業(yè)招聘增速領先
- 浙江加快推進大視聽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到2027年年營業(yè)收入要超萬億元
- 四川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4% 世界看熱訊
- 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增長5.4%-世界速看料
- 全球滾動:中汽協(xié):6月汽車出口48.5萬輛 同比增長26.9%
- 北京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4% 當前要聞
- 抖音電商投入億級傭金補貼 助力日用百貨中小商家成長|世界熱頭條
- 北京科博會現(xiàn)場簽訂合作協(xié)議41項_當前資訊
- 上半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全面增長
- 全國通用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應用大賽啟動 天天熱聞
- 環(huán)球關注:中國民航“一帶一路”合作平臺維修專業(yè)技術委員會在廣州成立
- 環(huán)球熱門:國際油價7月16日下跌(附圖表)
- 每日熱點:“為世界經濟發(fā)展注入更多動力”
- 【職教實踐進行時】企業(yè)自辦職校,如何實現(xiàn)人才精準供給?
- 西安方正高三一年補課學費多少錢,西安方正高考沖刺班全日制怎么樣|當前簡訊
- 西安高三應屆補課機構哪個比較好,2024年西安高三沖刺哪個輔導機構比較好
- 廣州一超市榴蓮15元一斤遭哄搶 “水果自由”來了?
- 西平縣:水痘的預防及家庭護理 天天快報
- ?駐馬店市第四督導組到西平縣調研城鎮(zhèn)燃氣管道設施“帶病運行”專項治理工作 世界微資訊
- ?息縣法院:誰凍結了我的銀行卡之法官催款啦!
- 天天快消息!?羅山縣市場監(jiān)管局:多點發(fā)力出實招 專利轉化顯成效
- 焦點熱訊:東海基金股權拍賣遇冷,22.6%股權流拍
- 中際旭創(chuàng)、新易盛齊發(fā)業(yè)績預告,光模塊廠商迎豐收
- 中際旭創(chuàng)、新易盛齊發(fā)業(yè)績預告,光模塊廠商迎豐收-天天短訊
- 中際旭創(chuàng)、新易盛齊發(fā)業(yè)績預告,光模塊廠商迎豐收
- 當前快播:駐馬店市驛城區(qū)熱線辦:熱線用心辦實事 清潔家園樹新風
- 當前快看:萬能險市場6月份新動態(tài):結算利率下調,行業(yè)進入調整期
- 世界最新:自動駕駛新風口下,保險業(yè)如何為安全駕駛保駕護航?
- 湖南零陵高標準農田助推糧食穩(wěn)產高產_當前信息
- 中國經濟向“新”力丨在“入境”熱潮里探尋中國的魅力
- 當前快報:浙江金華(義烏)今年上半年快遞業(yè)務量位居全國第一
- 上半年中國船舶工業(yè)保持穩(wěn)定向好發(fā)展態(tài)勢
- 上半年浙江外貿規(guī)模創(chuàng)新高 義烏“賽事經濟”火熱-焦點快看
- 全球最資訊丨天津冷鏈物流產業(yè)聯(lián)盟成立 132家單位共推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
- 【環(huán)球報資訊】1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代表赴吉林尋合作
- 【世界報資訊】上海啟動工業(yè)企業(yè)大規(guī)模再生水利用項目 每年可節(jié)約自來水數(shù)十萬噸
- 為什么河南這次雨這么大?何時停止?專家解答→
- 中國境內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一期主體結構封頂-焦點資訊
- 激發(fā)跨境電商發(fā)展活力
- 廣西撬動各類促銷資金超2億元 推出超300場次暑期促銷活動|即時
- 低空經濟拓展新賽道
- 世界百事通!西部陸海新通道跑出“加速度”
- 陜西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高技能人才超160萬人 今日要聞
- 江蘇省消保委公開約談多家文娛演出經營主體
- 鄧州市稅務局:練兵比武強本領 為民服務質更優(yōu)|全球新要聞
- 新動態(tài):駐馬店市驛城區(qū)諸市鎮(zhèn):多措并舉 全力做好防汛排澇
- 全球短訊!鄧州市林扒鎮(zhèn):筑牢防汛“堤壩” 守護居民安全
- 鄧州市稅務局:稅務注銷快捷辦 優(yōu)化流程再減負 焦點速看
- 高考落榜了還能上什么學校,復讀生一般去哪里讀
- 息縣項店鎮(zhèn):四個“強化”建設 打造一流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 觀點
- 【焦點熱聞】鯤鵬展翅翔天地 弦歌不絕奏華章——熱烈祝賀駐馬店市第十中學教育集團學生王雨澤、朱紫揚分別考入省實驗中學空軍航空實驗班和鄭州九中海軍航空實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