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日韩欧美卡一卡二卡新区|熟妇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V|欧美日韩国产va在线观看|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动态图|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 熱點 > > 正文

“義”剪十六年 游仙“行走的家書”感染無數(shù)人

時間:2024-11-07 18:01:04 來源:北京頭條 發(fā)布者:DN032

每周一和周五,在綿陽市游仙區(qū)綿山路社區(qū),有這樣一群人,成為了這個城市的獨特風景——他們帶著自己的理發(fā)設備,為附近老人義務理發(fā)。

隨著來理發(fā)的老人越來越多,參與義務理發(fā)的志愿者也多了起來,“我們都是被鐘大姐的精神感染到了,所以也加入到志愿服務隊,幫助別人讓我們很充實,一家人都充滿正能量。”

群眾口中熱心的鐘大姐,叫鐘玉瓊,今年68歲。從2008年開始,16年的時間里,鐘大姐為2萬余人(次)義務理發(fā)。

“以善為根,以愛為本,勤勉服務,樂于助人;不求名利,但求心安,傳承家風,情暖人間。”鐘玉瓊的孫子王志恒,談及奶奶,他說,傳遞愛心就是奶奶說得最多的“家訓”。

一個人:“別人都可以,我也可以”

“2008年6月2日,到新橋片區(qū)開始志愿服務。”

“2018年12月28日,早晨6點出發(fā),到觀太敬老院為老人義務理發(fā)。”

“2020年4月18日,到碧水公寓為一位90歲的老黨員理發(fā)。”

4本厚厚的日記本,簡短的文字,記錄了這位68歲老人用腳步丈量的公益服務之路。

1989年,鐘玉瓊前往廣州學習理發(fā)技術。回到綿陽后,鐘玉瓊在綿陽師院外開了家理發(fā)店,別的理發(fā)店收費幾元錢,她收費0.7元。1999年,鐘大姐將店面搬到了綿山路社區(qū),物價上漲,同行們收費漲到10多元,但她始終維持在2.5元左右。

開理發(fā)店期間,鐘玉瓊一直堅持低收費,甚至對于一些低收入的群體實行免費理發(fā)。“不是手藝不行,我?guī)С龅耐降苌僬f也有兩三百,其中還有廣元、廣安、南充等地來的。我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學好手藝前一定要學會做一個好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鐘玉瓊的人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那一年,就在我的身邊,有人在災區(qū)志愿服務,干著‘大’事情,還有很多普普通通和我一樣的群眾,做著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別人都可以,我也可以!”2008年6月,鐘玉瓊毅然決然地關了自己的理發(fā)店,開始了一個人、一套理發(fā)工具、一個插線板、一個飯盒和一瓶水的公益理發(fā)“流浪”之旅。

“有一次走到一個村上,狗把我這個地方咬了,襪子脫了這里還有傷痕,我孩子把我送到醫(yī)院去醫(yī)好了,過后我就到民政局去開了各個敬老院的名單,就去聯(lián)系,獨自在敬老院理發(fā)有三年多時間。”鐘玉瓊說。

一家人:“奶奶的志愿精神,是一本生動的家書”

“媽媽出去公益理發(fā),我還在上學,正是用錢的時候,發(fā)自內心的說還是不理解,她跟別人的媽媽不同,別人的媽媽干正事,她……”

“后來我出來工作了,更多的是擔心,特別是下鄉(xiāng)被狗咬了,很心疼,也經(jīng)常勸她不要干了。”

“現(xiàn)在看到她干公益很開心,身邊很多叔叔阿姨都加入進來了,作為兒女我們要支持,更何況她還影響了我、我的孩子、身邊的很多家庭……”

工作之余,王森升都會帶上兒子王志恒來看望母親,一桌簡單飯菜,其樂融融。

鐘玉瓊的老伴兒朱樹全是綿陽第二紡織廠細紗車間的退休工人,自從理發(fā)店關門后,一家人的生活用度全靠他微薄的退休金。“我就說,你要是開起理發(fā)店,我們房子都裝修了。”

“為了搞這個義務理發(fā),都‘上癮’了,理發(fā)店都不開了。跑到醫(yī)院里面,養(yǎng)老院,給老太婆、老頭子理發(fā),她回來跟我說啊,看到這些人頭發(fā)多長了沒得人理,她理發(fā)都要幾個人把那些患者支起來才有辦法理,我說不怕傳染到你嗎?她就說看到了人家無助的場面,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事情。”

就這樣,新華小區(qū)的居民王大爺,已90歲高齡,長期生病無法下床,鐘大姐為他翻身、幫他理發(fā),一堅持就是六年。綿山路社區(qū)李奶奶,行動不便,理發(fā)成了難題。鐘玉瓊聽說了這事后,就主動承擔下了這個責任,每次除了理發(fā),她還會陪老人聊聊天,這一陪伴就是5年,直到李奶奶離開人世。還有很多老人,幾年前走著到義務理發(fā)點理發(fā),后來被人用輪椅推著來,再后來就是鐘大姐上門理發(fā)……

2023年,老伴兒因為病毒感染,落下了嚴重后遺癥,走兩步就會摔倒。為了幫助他盡快恢復,每一天,鐘大姐都會攙扶著他上下樓、在小區(qū)鍛煉,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多。“感激她對我的照顧,到現(xiàn)在所有家務事基本上都她在做,就她這個義務理發(fā)的事情,以前說老實話心里還是不大舒服,但我得了病之后也感同身受,只要她愿意去做就對,我就支持她的工作。”

“她付出太多了,她對家庭、鄰居、社區(qū)都是熱心腸。”在鐘大姐居住的銀峰小區(qū),鄰居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以前老師讓寫有關家書的作文,奶奶沒有給我寫過信,也沒有說出什么高大上的‘金句’,我就寫奶奶做志愿的故事,我覺得她的這些故事就是最好的家書,值得我們一直讀下去、傳承下去。”鐘大姐的孫子王志恒自豪地說。

一群人:“幫助別人,開心自己”

在綿山路社區(qū)鐘玉瓊志愿理發(fā)服務點,我們偶遇了正在理發(fā)的林劍,他是江蘇人,退休前在科學城工作。“在這里理發(fā)已經(jīng)四年了,原來只有兩三個人,現(xiàn)在鐘老師隊伍有七八個人了。”在林劍看來,這樣的一群人,除了幫助周圍的群眾,更重要的都有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大家都很受感染。

2014年,因為嫻熟的技術、周到的服務,鐘玉瓊不僅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贊譽,日積月累,這份善舉還感染了更多的人,大家紛紛加入,和鐘玉瓊一起組建了夕陽紅愛心義務理發(fā)隊。

“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和大家一起,干點力所能及的事,既幫助了他人,也快樂自己!”說起愛心義務理發(fā)隊,鐘玉瓊表示:“現(xiàn)在還有20多個人,以前我們人多,現(xiàn)在這些人都老了年紀都大了,人家有的學會了回去給家里人或者家附近的人理發(fā)去了,學會了的就走了,新的又來了。這十幾年前前后后來參與義務理發(fā)的大概有三四百人。”

李志芳,一位退休的質量檢測員,去年的一天,她路過綿山路社區(qū),看到一群人在為老人義務理發(fā),頓時被這溫馨的場景吸引。“我聽說過鐘老師免費給人理發(fā)十多年了,一直很佩服她。”李志芳回憶道,“鐘老師不僅教我們理發(fā)技術,還經(jīng)常跟我們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我覺得遇到了一個良師益友。”

在義務理發(fā)志愿者隊伍中,還有一對讓人敬佩的老夫妻——73歲的鐘桂芳和70歲的劉云泉。他們已經(jīng)堅持義務理發(fā)服務七年了。“我們不僅在這里服務,還去過綿陽東大橋、三醫(yī)院、沈家壩、新橋城鎮(zhèn)那些敬老院。”當被問到是什么原因讓兩人堅持這么多年時,鐘桂芳說:“來這里不僅能幫助別人,還能跟大家聊聊天,日子過得很充實。”

時光不饒人,“下鄉(xiāng)理發(fā)有些吃力了。”鐘大姐有些無奈地表示。但是,在綿陽又活躍起了一支騎行志愿服務隊,隊員中很多人都是鐘大姐的“傳人”。

“我的手藝是跟鐘大姐學的,這種志愿精神也是從她身上學習的,我們這些志愿者就像是一家人,我們也要傳承好鐘大姐的‘家風’!”騎行志愿服務隊隊長劉年金樂呵呵地說。

“我們享受了服務就應該感謝服務,也要力所能及回報社會,傳承鐘大姐的這種精神。”“鐘大姐的好家風應該在更多家庭傳承!”市民們紛紛表示。

標簽: 游仙 感染 行走的家書

搶先讀

相關文章

熱文推薦

精彩放送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2011-2023  產(chǎn)業(yè)研究網(wǎng)  m.www-332159.com

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lián)系我們: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