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日韩欧美卡一卡二卡新区|熟妇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V|欧美日韩国产va在线观看|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动态图|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是: 股票 > > 正文

環(huán)球滾動:從一塊田看豐收底氣

時間:2024-10-12 15:48:55 來源:財經新聞周刊 發(fā)布者:DN032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yè)基礎,推進鄉(xiāng)村全面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yè)現代化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宜居宜業(yè)和美鄉(xiāng)村建設穩(wěn)步向前。近日,本報記者深入田間地頭,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先進農機應用、高素質農民培育、鄉(xiāng)村道路建設等,探訪各地新探索新實踐,觸摸田疇沃野的發(fā)展脈動。

糧食安全的根基在耕地,耕地是人類永久的飯碗。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xù)推進,耕地質量總體進入持續(xù)改善、穩(wěn)中有升階段,鹽堿地治理和綜合利用協同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取得顯著效益,一系列“藏糧于地”政策舉措落實落細,生產向綠、效益向優(yōu),為保障糧食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資料圖片)

智慧良田,數據成了新農資

金秋時節(jié),希望田野鋪展斑斕畫卷。走進河南蘭考,黃澄澄的玉米顆粒飽滿,一串串花生從土里拔出來沉甸甸……一派豐收場景。

新技術聚集到高標準農田。前不久,儀封鎮(zhèn)紅薯種植大戶張聚群開著農用車來到地頭,掏出手機,點開“農田易管家”小程序,田里的噴灌系統開始作業(yè),汩汩細流滋潤田塊。“以前澆水費事,老得在井邊守著。如今,遠程控制,智能監(jiān)測,省力又省水。”張聚群說。

在紅廟鎮(zhèn)高標準農田里,七八輛大型收割機在玉米地盡情馳騁,顆粒歸倉。“大農機、大數據、物聯網都成了種地好幫手,今年村里玉米畝產預計1300斤。”紅廟鎮(zhèn)青龍崗村黨支部書記林志強介紹,引進“5G+智慧農業(yè)”系統,土壤墑情、病蟲害等精準監(jiān)測,良田配良技,糧食豐收有了雙重保障。

打造智慧農田,數據成了新農資。田間的數據源源不斷匯集到“5G+高標準農田”指揮調度平臺。蘭考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孫玉博介紹,AI大模型為農戶推送科學的水肥施用建議;根據墑情變動,遠程操控無人機、平移噴灌等設備,及時作業(yè),產前、產中、產后等一系列應用場景落地。“購買農資、預約農機、學習農業(yè)技術,都能在手機里完成。種地不僅要抬頭看天,還要低頭看屏。”張聚群說。

近年來,蘭考縣加快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落地落實,一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yè)科技推廣應用。2023年,全縣高標準農田示范區(qū)11.84萬畝建設任務基本完成,今年新謀劃建設高標準農田18.9萬畝。高標準農田成為全縣糧食產量連續(xù)13年穩(wěn)定在10億斤以上的有力支撐。

“作為全國首批整縣級推進高標準農田試點縣,縣里按照‘投融建運管’一體謀劃,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積極發(fā)展‘5G+智慧農業(yè)’,讓高標準農田更智慧。”孫玉博說。

高標準農田建設事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據農業(yè)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過10億畝,建成各類田間灌排渠道1000多萬公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2700多萬處,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綜合利用,鹽堿地變成米糧川

秋風起,高粱紅。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辛店街道哨頭村,又迎來了豐收。很難想象,眼前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曾是白花花的鹽堿地。

“小時候,地上鋪了一層鹽霜,‘種一葫蘆收半瓢’。”哨頭村種糧大戶李秀濤感慨,“如今鹽堿地成了豐收田,今年高粱畝產預計能破千斤。”

向鹽堿地要食物,先要改造土地。“在這塊田的地下,有一張精密的‘排鹽管網’。兩層暗管鋪設在土層里,上邊的洗鹽和下邊的控鹽,能盡量把更多的鹽分排出田塊。”辛店街道農業(yè)辦負責人張光梅介紹。如今,當地已經形成了暗管排鹽、深耕深松、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等多種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的方式。

耕地提質量,還要以種適地。“高粱抗旱、耐澇、耐鹽堿,村里推廣‘汗青1號’,建成近400畝高粱種植基地。”哨頭村黨支部書記李帥介紹,村里和企業(yè)簽了訂單,種下去就知道能賣出去,每畝能增收500元左右。目前,哨頭村全村流轉改良后的鹽堿地1200畝,村集體收入增加5萬多元。

風吹稻花香,東營區(qū)文匯街道蘭趙村,水稻進入收獲期。“去年采取機械化深耕技法,耐鹽堿水稻每畝產量達到1000多斤。今年從土地翻整、育秧播種、插秧收割再到烘干存儲等環(huán)節(jié)都能實現機械化作業(yè),又是一個豐收年。”蘭趙村黨支部書記周海彬說。

耐鹽堿生態(tài)稻米成了金字招牌。今年,文匯街道全力擦亮“赤云糧倉”生態(tài)大米這一鹽堿地特色農產品名片,地域相連、產業(yè)相近的蘭趙村、王營村、韓家村、張蓋村整合資源,推廣富硒水稻種植技術,種植面積由320畝擴至1500畝,種植戶數由19戶增至84戶,預計稻谷產量比以往增產一成以上。

綜合利用,讓越來越多的鹽堿地變成米糧川。東營市編制《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試點方案》,確定實施40個片區(qū)、75個項目的鹽堿地綜合利用。與此同時,因地制宜發(fā)展水稻種植、設施漁業(yè)、海洋鹽業(yè)、休閑旅游等產業(yè)。“市里的鹽堿耕地占比由上世紀80年代的80%降至60%。2023年,全市糧食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長’。”東營市農業(yè)農村局發(fā)展規(guī)劃科負責人李巖介紹。預計到2025年,東營市將完成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6.39萬畝,鹽堿耕地提質改造后預計畝均糧食增產300斤。

鹽堿地是“潛在糧倉”。從增產潛力來看,我國約1億畝鹽堿化耕地基本屬于中低產田,在已有水資源保障條件下提質改造,按畝均增產100公斤核算,1億畝鹽堿化耕地年均可增產100億公斤。農業(yè)農村部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推動實現鹽堿地綜合高效利用,發(fā)展優(yōu)質糧棉油、特色瓜果蔬等產業(yè),構建鹽堿地特色農業(yè)發(fā)展模式。

土地全域整治,小田變大田,大田變良田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fā)布第二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典型案例,江蘇省建湖縣高作鎮(zhèn)試點入選。

秋高氣爽,高作鎮(zhèn)萬畝稻田種植基地里,稻浪連綿起伏。

“嗡嗡嗡……”植保無人機來回穿梭,水霧均勻灑向稻田。“水稻全部進入灌漿期,5臺無人機同時作業(yè),兩天就能完成3800畝葉面噴肥。”種糧大戶孫井華說,經過土地整理,田塊連片,適合無人機作業(yè),服務費平均下來每畝只要四五塊錢。

過去,高作鎮(zhèn)因村莊布局分散、地塊零碎,土地利用率較低。合興村黨總支書記楊定高介紹,“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小田變大田,大田變良田。”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成為富民強村的重要抓手。”高作鎮(zhèn)黨委書記智中華介紹,鎮(zhèn)里科學編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案,開展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復墾等,新增耕地6746畝,農田集中連片,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

一子落,滿盤活。智中華介紹,每個村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鎮(zhèn)上與省農墾集團等合作,大力發(fā)展優(yōu)質水稻種植,全力打造糧食全產業(yè)鏈,做大做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建湖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局長孫育軍介紹,縣里繼續(xù)扎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全力實現耕地保護與人居環(huán)境改善、產業(yè)發(fā)展與鄉(xiāng)村風貌重塑協同發(fā)展,讓良田增產、產業(yè)增效、生態(tài)增綠、農民增收。

“實踐證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已經成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激活鄉(xiāng)村產業(yè)用地要素、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促進城鄉(xiāng)共同富裕等的重要平臺。”自然資源部生態(tài)修復司副司長李建中說,2019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在全國部署開展以鄉(xiāng)鎮(zhèn)為基本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25個省份實施試點1500多個,投入資金6700多億元,完成整治總規(guī)模720多萬畝,實現新增耕地66萬畝,建設用地減少16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1日 18 版)

標簽: 怎樣下載軟件到電腦 非應邀商業(yè)電話什

搶先讀

相關文章

熱文推薦

精彩放送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2011-2023  產業(yè)研究網  m.www-332159.com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 @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13